全书共分5章, 章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种类、分布、化学型、群体遗传多样性、致病性及致病分子机制,揭示了赤霉病的病害循环、发生及流行规律;第二章概述了小麦镰孢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毒性和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分析了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产生的环境条件及镰孢菌毒素的治理方法;第三章介绍了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评价及抗病种质发掘,论述了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方式与效应、抗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和分子定位,探讨了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总结了常规育种、小麦近缘种质利用、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转基因技术在抗赤霉病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四章归纳了小麦赤霉病化学 剂的沿革、化学防治技术原理与技术及其发展,强调了小麦赤霉病抗药性及其治理技术,展望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理论与技术创新,概括地介绍了赤霉病生物防治;第五章从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抗病品种布局与应用、栽培技术优化、药剂选择与使用等方面解析了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策略与规程。
本书内容新颖、系统全面、注重实效,可供从事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短评(3)
长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