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作者:(美)韦慕延 著,杨慎之 译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8月 
1590条评论

当当价 降价通知

¥31.20

(6.5折)
定价
¥48.00
促销
满额减

每满¥100减¥50 详情>>

部分促销不可共享,请以购物车能享受的促销为准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
服务
由“当当”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加入购物车
邀请好友参加吧

当当自营

 
 
当当自营
小当家
    当当价:¥31.20
    • 商品详情
    • 商品评论(1590)
    • 商品问答

    短评(1590

    好评率97.5%
    买家还没有留下对我的印象,陪我一起等一下嘛~
    全部(1590) 好评(1551) 中评(37) 差评(2) 晒图(0)
    精彩评论
    10分
    本书作者韦幕庭,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山先生传记如此之多,为什么买一本美国人写的传记?作为与中国政党、组织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士,我想他会更加客观、超脱。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人的某些贯穿一生的想法、信念与其年轻时的经历有关。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中山,后在檀香山、香港成长求学,他目睹在不同的理念、制度和政府治理之下,人民的生活、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别。

    尽管他在香港拿到医学学位,可以成为doctor,医生或者博士,过富裕安逸的生活,但他最终没有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而是走上了医心救国之路。

    他救国的初试啼声,是给当时的…
    展开评论 本书作者韦幕庭,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山先生传记如此之多,为什么买一本美国人写的传记?作为与中国政党、组织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士,我想他会更加客观、超脱。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人的某些贯穿一生的想法、信念与其年轻时的经历有关。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中山,后在檀香山、香港成长求学,他目睹在不同的理念、制度和政府治理之下,人民的生活、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别。

    尽管他在香港拿到医学学位,可以成为doctor,医生或者博士,过富裕安逸的生活,但他最终没有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而是走上了医心救国之路。

    他救国的初试啼声,是给当时的重臣、素有开明之名的李鸿章上书要求改良,我想年轻的中山先生找错了对象,李不是老板,他连CEO都不是。话又说回来,中山先生直接向清皇室上书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改良的想法碰壁后,中山先生决意推动变革。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奋斗、漂泊。

    中山先生一生鲜有安定的时候,其中的大部分时间又是在海外。中山先生之在海外,很多时候是被迫流亡,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中山先生始终在从事革命工作,这包括宣传、组织、结交国内外友人,还有最重要的——筹款。

    汉初三杰中,刘邦推萧何为第一,以前我不理解,只觉得韩信百战百胜,张良运筹帷幄,萧何不过是作后勤工作而已。前几年看黄仁宇的书,才深切体会到财政或者钱的极端重要性。而今在这本关于中山先生的传记中,我看到缺钱是中山先生始终要面对的问题,而筹款是他革命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说,中山先生是革命者一方最出色的筹款者。

    当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时,尽管中山先生还远在欧美,但革命党人公推他为中华民国总统,他可谓众望所归:声誉卓著,不屈不挠,知识渊博(会多门外语),充满激情和鼓动性,尽管个子不高,但极富个人魅力。最重要的是,对于未来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有比较成熟系统的思考。

    为尽快结束混乱,中山先生一方向手握重兵的袁世凯提出,如果袁能说服清帝退位,则推袁为总统,但袁应在南京就位,并承诺遵守临时约法。后来的历史是袁并未遵守临时约法,也未在南京就位,因此袁被称为“窃国大盗”,这一称谓显然不准确,袁不是偷国家,而是骗,或者是“违约”——取决于他在作出这个承诺时的心态。

    不诚信的袁世凯让中山先生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不过,这也只是他似无止境的挫折中的一个。他还要经历杰出的议会活动家宋教仁被害,将帅之才黄兴英年早逝,陈炯明的背叛,列强的冷对,财政的困窘,若非有坚强信念,不能坚持到底。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0828f0100hhs0.html) -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述评_欧阳拥军_新浪博客
    中山先生相对不那么艰难的革命生涯迟至他在1920年代走上联俄联共之路时才开始,他走上这条路有其历史必然性(后来国共的分道扬镳也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在事实上,共产党也意在革命领导权)。尽管他孜孜以求建立现代国家,但西方列强或基于尊重所谓的条约主权国(即北京政府)、或想拖延中国统一进程,没有一个强国公开支持或承认他建立的中华民国广州政府。苏俄给予了他支持,这支持包括人员、经济、军事和理论等方面,范围广泛。

    基于自我反思,加上苏俄的影响,他更加重视在革命事业中组织并发挥工人、农民的作用。但在是否没收地主土地的问题上,他与苏俄和他的合作伙伴共产党之间显然存在分歧。

    本书的书名中,“壮志未酬”四字很好的概括了中山先生一生的事功。而在立言方面,在为后来者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方面,中山先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在有关中国国体和政体的理念及思考方面,我认为近现代中国无人能出其右,当今中国尤其是大陆地区对他的理论贡献明显认识不足。

    世所公认,中山先生留给后来者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三民主义,本书作了相当篇幅的介绍。

    民族主义,主要是指从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的殖民地地位、不平等条约中解脱,达到国际地位平等。

    民权主义,个人认为是中山先生理论的精华所在。主权在民的思想,具体包括四大民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所谓五权宪法,则由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考试权组成。中山先生提出了中国走向宪政共和的路径,即由军政而训政而宪政。套用这个理论看我国现时的情况,我认为我们目前处于训政阶段。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中山先生明显倾向于联邦制,强调县、省自治权。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目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山先生在回应国民党元老对于共产党的猜 疑时,公开主张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在此,先生似乎是将共产主义当成一种经济主张而不是一整套社会制度看待的。说到底,叫什么主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晚年的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国民党提出的很多主张,如果不事先告诉你提出者是谁,简直难以分辨它们是出自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举凡发动工人、组织农会、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等等。既然早期的观点、目标、方法相似,让我好奇的是,处于国民革命领导位置的的国民党为何在后来与共产党的竞争中失败,本书无意提供答案。我记起黄仁宇提供的解释是,国民党相对来说在社会上层获得更多支持,而共产党则在赢得下层支持方面更为成功。由此,我得到一个结论,用时髦的话来说:国民党的执行力不如共产党,在发动群众、在将好的理论付诸实施过程中,国民党的组织、宣传、整合、协调不够好。

    将这本书看完,我最大的感慨是:中山先生去世太早。他生于1866年11月12日,卒于1925年3月12日,享年不到六十。历史不容假设,但我忍不住仍要想,如果他像毛、邓或蒋一样长寿,中国的现代历史将完全不同。从长期来看,历史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但从一个较短时间(这个时间可以是几年、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来看,偶然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山先生的壮年辞世即是一例证,这与其说是他的不幸,毋宁说是中国人的不幸。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在走向国富民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1978年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辉煌。在民主、民生、宪法、法治等词汇越来越受关注的时代,当温总在2010年年初声言要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和有尊严时,我希望我们能从中山先生那里获得更多启示。

    谢谢作者和译者,为我们道出一代伟人的伟大和平凡。

    2010-07-02 14:56:18 已购
    衡子 衡子 白银会员
    8分
    认识“真正的”孙中山是有着许多困难的。“国父”孙中山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学界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伟人。其生时,有人对其他咬牙切齿,有人对其冷嘲热讽,有人对于顶礼膜拜。在其逝世后,对领袖的“神化”运动更加深了对孙中山的评价难度。韦慕庭认为:孙中山本人的想象力和他的改造中国的雄心,大大地超越了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和他所能集中起来的力量的具体现实。在他的主观愿望和屡次挫败他的客观形势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有关一个人的个性构造问题,而这种个性构造,驱使着孙中山去追求一种难以实现的目标。 
    这本书是个在国外发展的华人写的书,站的角度和文化观…
    展开评论 认识“真正的”孙中山是有着许多困难的。“国父”孙中山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学界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伟人。其生时,有人对其他咬牙切齿,有人对其冷嘲热讽,有人对于顶礼膜拜。在其逝世后,对领袖的“神化”运动更加深了对孙中山的评价难度。韦慕庭认为:孙中山本人的想象力和他的改造中国的雄心,大大地超越了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和他所能集中起来的力量的具体现实。在他的主观愿望和屡次挫败他的客观形势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有关一个人的个性构造问题,而这种个性构造,驱使着孙中山去追求一种难以实现的目标。 
    这本书是个在国外发展的华人写的书,站的角度和文化观点都有点不同。思想蛮深刻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身份所以在作者看来的孙中山先生没有太多的顾忌,不需要考虑到现在政府的思维。 
    是一种了解孙中山的不错的书。
    2009-10-30 16:06:51 已购
    花气袭来 花气袭来 普通会员
    8分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东夷日本跃跃欲试。面对积弱积贫的中国,孙中山一生都在探寻着救国之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25年,孙中山北上之时,全国统一之际,就任总统之刻,在病魔的折磨下溘然长逝,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让世人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是美国著名学者韦慕延根据外国使馆和美国图书馆的资料编写而成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刻画了孙中山的救国梦。孙中山的一生跌宕起伏,救国的梦想多,成功的计划少。然而,成立中华民国和建立黄…
    展开评论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东夷日本跃跃欲试。面对积弱积贫的中国,孙中山一生都在探寻着救国之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25年,孙中山北上之时,全国统一之际,就任总统之刻,在病魔的折磨下溘然长逝,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让世人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是美国著名学者韦慕延根据外国使馆和美国图书馆的资料编写而成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刻画了孙中山的救国梦。孙中山的一生跌宕起伏,救国的梦想多,成功的计划少。然而,成立中华民国和建立黄埔军校足以使孙中山名垂青史,载入史册。 
     
      年幼家贫的孙文在檀香山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信仰基督教,开阔视野,接触西方文化、制度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西方的民主和平等、议会和共和等西方思想。这些无不启迪了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和主张。在广东从医时期,年轻的孙文上书李鸿章议会共和的主张,造成了全球的拘捕和通缉。从香港到东京再到伦敦,辗转流离,孙中山在英国被捕,可是不久幸运的被外国友人搭救逃离囹圄。此事让孙文在国际和国内名声大噪,反抗满清,追求民主的第一人,五大洲的海外华人和华侨(祖籍大多是广东和福建)对孙文深表敬佩。在世界各地孙文寻求帮助和筹措借款以资国内军饷和办公开支,对外国列强的支持抱有很强信心已经脱离实际,有点误入歧途。其实,从开始到结束,外国列强的支持寥寥无几。相反华人华侨的捐赠几乎是无偿的,原因是他们被孙文深深的爱国之心,拳拳的救民之情所感染和打动。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虽然孙文身在海外,但其国内和国际影响巨大。孙文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是众望所归和大势所趋。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颁布临时约法,组建政府机构,废除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华民国时代。全国各地军阀貌合神离,革命党人天真热情,西方列强的虚情假意。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使孙中山彻底醒悟,使全国人民愤怒,令日本手舞足蹈。《二十一条》便是明证。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也帮助孙中山组建国民党和创建了黄埔军校。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政策在苏联鲍罗廷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的国民党方针政策。真可谓与时俱进。正是国民党和黄埔军左右了中国未来20多年(1925年-1949年)的历史。
    2009-08-13 11:48:37 已购
    大国之道 大国之道 普通会员
    伯利恒之夜... 伯利恒之夜... 钻石会员
    12345...

    长评(0

    暂无长评
    鏂扮獥鍙f墦寮€鏃犻殰纰嶈鏄庨〉闈�,鎸塁trl鍔犳尝娴敭鎵撳紑瀵肩洸妯″紡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