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磁共振成像(MRI)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强大的诊断工具之一,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如成像质量高,具有功能成像选择和无辐射等。利用这一巨大潜力,MRI被成功用于介入治疗。介入性磁共振成像开始于90年代中期,到目前,其参数设置、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急剧增加。本书内容涵盖了介入性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方面。成像技术方面从成像基础、概念以及成像设备和器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体包括:MRI介入系统、脉冲序列、MRI导航、MRI环境下的麻醉,iMRI安全措施等。临床应用方面涵盖了MRI引导的细针穿刺,以及各部位病变的MRI引导介入治疗,具体包括:包括MRI引导颅脑微创治疗、MRI引导脑肿瘤的切除、MRI引导骨与软组织病变的介入治疗、高场强开放式MRI介入、乳腺MRI介入、MRI引导低血流量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MRI引导心脏介入治疗、前列腺活检、MRI引导复发性前列腺癌治疗等。对现有的技术以及正在发展的新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将要面临的挑战。
前 言
中文版前言
初次接触介入性磁共振成像(iMRI)是2006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BWH医院没在Ferenc Jolesz教授领导的团队学习iMRI技术。那时他们的iMRI手术室采用的是double-donut双磁体0.5T专用介入手术系统,此手术室作为一个微创介入手术平台向全院开放,每周安排各种手术,所涉及的项目包括肿瘤的消融术、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术,以及MR引导脑瘤的切除术等,特别是MR引导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肝脏和肾脏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回国后我筹备并采用GE公司生产的0.35T永磁型开放式磁共振系统,结合北京新奥公司生产的红外线导航设备进行了肝脏、肾脏、骨骼和软组织肿瘤的活检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手术,初步体验了iMRI的优势。
每2年召开1次的国际磁共振会议云集着来自全球的从事iMRI的学者,我有幸参加可第7届、第8届及第9届国际磁共振会议,期间感受到iMRI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快速的发展。2010年9月我和赵磊博士受此书作者Tomas Kahn教授的邀请参加了在他工作的城市德国莱比锡市举行的第8届国际磁共振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2年之后再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召开的第9届国际磁共振会议上获悉此书即将出版。拿到此书后受其丰富的内容所感染,急于翻译成中文。希望此书能把iMRI的信息传递给大家,对国内iMRI技术的发展有所促进和帮助。
短评()
长评()